百科小庄

首页 > 行业百科

行业百科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制定的根据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10-27 16:23:00 行业百科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我国教育部门制定的针对思想品德教育领域的指导性文件,旨在规范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和公民素养。

1.核心素养要素的整合

整合核心素养要素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业质量标准是对学生英语学习成果的评价标准,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核心要素。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测评要体现素养导向,体现学生英语学习进阶情况[1]。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整合核心素养要素同样至关重要。

-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核心素养:包括思想观念、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公民素养等。素养导向的教育评价: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而非单一的内容考察。

2.思想品德的培养

品德培养的重要性

关于课程方案的修订变化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角度出发[2]。

-有效说服: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说服能力,使其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影响他人。内化价值体系:将自己的思想观点和他人的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体现高度自觉、主动、坚定的品质。

3.课程性质与目标

课程性质与目标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在课程性质有这样的描述: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3]。

-政治性:强调课程在培养学生政治素养方面的作用。

思想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

综合性:课程内容涵盖道德、法律、法治等多个方面。

实践性: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

4.教学方法革新

教学方法革新

新课程标准下的思想品德课首先要求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需要革新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有部分不适合当今的教学[4]。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谐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学方法的创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提高教学效果。

5.教学实践与反馈

教学实践与反馈

在七年级第一学期家长会上,我确定了以端正学习态度为目的的“态度决定高度的”问题,对学生和家长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5]。

-确定教学目的:明确教学目标和方向,确保教学活动有的放矢。家长会的重要性:通过家长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6.社会实践与教育影响

社会实践与教育影响

我区高[5],可见新课程标准下的思想品德课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责任感: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法治观念的公民。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制定依据了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培养德才兼备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