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小庄

首页 > 天天一问

天天一问

民法通则意见,民法通则意见68条

发布时间:2024-10-29 17:04:04 天天一问

《民法通则》是我国民事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律,其中第68条对于委托代理的转托他人代理的情形做出了明确规定。小编将围绕这一条款,结合《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对民法通则意见68条进行深入解析。

1.法定代表人责任与追偿权

根据《民法典》第六十二条规定,法定代表人因执行职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法人承担民事责任。法人承担民事责任后,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可以向有过错的法定代表人追偿。这意味着,公司对于法定代表人的侵权行为承担责任后,有权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公司章程,向有过错的法定代表人进行追偿。

2.个体工商户与农村承包经营户

第五十四条规定,自然人从事工商业经营,经依法登记,为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可以起字号。第五十五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依法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从事家庭承包经营的,为农村承包经营户。这两条规定明确了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的法律地位和经营方式。

3.持续性不定期合同的法定解除权

第563条第2款补充规定,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这一规定适用于租赁、保管、合伙等合同,保障了当事人的解除权。

4.委托代理的转托他人代理

《民法通则》第68条规定,委托代理人为被代理人的利益需要转托他人代理的,应当事先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事先没有取得被代理人同意的,应当在事后及时告诉被代理人,如果被代理人不同意,由代理人对自己所转托的人的行为负民事责任,但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被代理人的利益,可以不受此限制。

5.民法通则法条解释

民法通则的法条解释包括:1.民法基本原则;2.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类;3.监护制度;4.宣告失踪、宣告死亡;5.法人的一般规定;6.民事法律行为分类;7.代理制度;8.物权的一般规定;9.物权体系、内容及效力;10.债的一般规定;11.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之债等。

6.诉讼时效制度的变化

与《民法通则》相比,《民法典》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相对较长,对债权人较为有利。为保护债权人利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民法总则施行之日,诉讼时效尚未满民法通则规定的二年或者一年,当事人可以继续适用民法通则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

7.欺诈行为的认定

第68条中规定的欺诈行为,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例如,一方签订合同明知自己没有相关资质,而欺骗对方说有资质,与对方签订合同,这样就构成欺诈。

《民法通则》第68条对于委托代理的转托他人代理的规定,明确了代理人在特定情况下的责任和权利,对于保护被代理人的利益和规范代理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民事法律体系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